名人对贾宝玉的评价

短短一两句话那种 要有名人的姓名 多给我几句
2024-04-25 18:36: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鲁迅: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挂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但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惟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

2、何其芳:贾宝玉这个叛逆者的叛逆性不仅表现在他对于科举、八股文、做官等一系列的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反对,而且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于少女们的爱悦、同情、尊重和一往情深,也即是对于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的大胆的违背上。

3、牟宗三:宝玉是多情善感的人,见一个爱一个,凡是女孩儿,他无不对之钟情爱惜。他的感情最易于移入对象,他的直觉特别大,所以他的渗透性也待别强。时常发呆,时常哭泣,都是这个感情移入发出来的。

扩展资料: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

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宝玉

回答2:

“据新华社消息
记者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悉,著名文艺理论家、红学家李希凡于2018年10月29日凌晨1时52分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1岁。”

李希凡先生
李希凡于1927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4年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历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评论组长、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红学家冯其庸曾这样评价李希凡:“用唯物主义的研究取代唯心主义的研究,这是方法论的变革。应该说,《红楼梦》研究成为新的面貌,就是从李希凡他们的文章开始的。”
李希凡先生的仙逝令人惋惜,本期我们重读李老先生的旧作,缅怀这位红学经典大师。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写得最好的一部。但是,它到底是什么书?二百多年来,无论是赞扬的也好,咒骂的也好,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在这个大观园“女儿国”里,能和林黛玉互相匹敌的,也是所谓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就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讲,确实曾经在贾宝玉的感情上形成过一些波澜,如他由羡慕薛宝钗的美貌和健康而想到金玉良缘……但是,由于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思想的根本对立,贾宝玉一直把他的感情倾注在林黛玉身上,以致影响到将来的悲剧结局——贾宝玉不得不由于“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而出走,那不只表现了爱情的破灭,而且显示了在两种思想,两种生活道路的冲突中的共同叛逆理想的悲剧失败。我们所以说宝黛爱情的悲剧,是叛逆者的悲剧,是因为在这一悲剧中出现了迥异于封建社会才子佳人小说的新的因素,即他们有着叛逆思想一致的基础。长期的生活相处,培育了他们感情的幼苗,同封建礼教桎梏的斗争,又加深了他们的相互了解。象贾宝玉一样,这个林黛玉,也不是一个驯服的贵族小姐。
生活在贵族社会苦雨凄风中的林黛玉,比之贾宝玉,经受着更为沉重的封建礼教的精神压迫。她不是四大家族的后代,“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孤苦的身世,傲世的心灵,融合着寄人篱下的极其敏感的气质,再加上那无法向人诉说的感情的折磨,形成了她的多愁多病和性格的悲凉,阴沉的一面。但是,这样的性格特点,恰恰反映了封建的人间关系和封建礼教加在一个贵族少女身上的残酷压力,她那悲凉的声音,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微弱的抗议。那以花自喻的悲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道出了她内心的痛苦。而她又不肯“安分随时”,不愿隐蔽感情的锋芒。尽管不幸已经快要压倒了她,她却仍然不肯对龌龊的环境妥协,而宁愿以死殉之,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用贾宝玉的话说,那就是林黛玉自幼不曾说过劝他去立身扬名的“混账话”。这种共同的叛逆思想,虽然奠定了他们的感情基础,也同时形成了这个富于才智的贵族少女的违背封建规范的性格。注定了她的不可能得到幸福的不幸结局。
薛宝钗的性格,恰恰和林黛玉相反。她对贾宝玉也不无感情,但却不敢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在贾宝玉面前有任何表示,而是把它隐藏起来,力图利用“端庄贤淑”的虚伪的贵族闺范的外衣,博取贾氏家族统治者的好感,以达到她的直上“青云”的功利主义目的。她“藏愚守拙”,“随分从时”,象王熙风所说的:“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依靠着这种“会做人”的周旋,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和周围上下老幼,无不相处得八面玲珑,尽得人心,终于作成了“金玉良缘”的“翻案文章”。但是,象这样一个穿着女装的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努力奉守着封建礼教、封建秩序的规范,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居。她的“温柔敦厚”、“庄重典雅”,她的“怒于中而不形于外”,“心如城府之严”,再加上她家的财势,虽然可以博取贾府统治者贾母,王夫人之流的欢心,获得荣府中宝二奶奶的地位,却怎么能得到那叛逆者的心呢?“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李希凡
节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4年版)前言

回答3: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孤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而形状。——《西江月·富贵不知乐业》

这是出自原作的。

爱博而心劳——鲁迅先生对宝玉的评价,带有讽刺意味。

只查到了这么一点,抱歉,希望能帮到你。

回答4: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回答5: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林云铭,贾宝玉的原型是顾炎武。